聚合氯化铝使用全攻略:科学投加,效果翻倍
聚合氯化铝(PAC)的净化效果不仅依赖产品品质,更与操作工艺密切相关。掌握以下技巧,可显著提升污水处理效率,降低成本浪费。
溶解工艺:细节决定成败
PAC需预先溶解为5%-10%的溶液。溶解时需注意:水温不超过50℃,避免高温导致成分降解;搅拌速度控制在20-200转/分钟,防止结块或过度剪切破坏分子结构。溶解后应在48小时内使用,以免活性下降。
投加量优化:动态调整是关键
投加量需根据水质实时调整。若沉淀池矾花少、余浊高,则需增加剂量;若矾花上翻、TP超标,则需减少用量。建议通过小试确定最佳范围,一般工业废水投加量为10-100mg/L,饮用水处理可适当降低。
环境因素:pH值与温度的影响
PAC在pH 6.5-7.5时效果最佳。若原水酸性过强,需添加石灰调节;碱性过高则需加酸中和。低温环境下,可适当增加投加量或搭配助凝剂,以弥补絮凝速度的下降。
科学使用聚合氯化铝能显著提升污水处理效率,减少资源浪费。操作人员需结合水质参数与环境条件灵活调整,避免经验主义误区,真正实现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水处理目标。
本文标签:
咨询热线
131299206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