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脂酸(palmitic acid),学名“十六烷酸”,又叫棕榈酸,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,无色、无味的蜡状固体,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几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数量不等的软脂酸组分。
2009年9月,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,在奶制品、汉堡以及奶昔中所含的饱和脂肪在食用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,让大脑关闭提醒人们已经吃饱的“警报”机制。不提供人体运动的物质能量。
1. 性状:白色带珠光的鳞片。
2. 密度(g/mL,25/4℃):0.8527
3. 相对密度(25℃,4℃):0.841480
4. 熔点(ºC):63
5. 沸点(ºC,常压):351,271.5(13.3kpa)
6. 沸点(ºC, 13.3kPa):267
7. 折射率(n60D):1.43345
用作沉淀剂、化学试剂及防水剂;棕榈酸用于制造无味氯霉素及各种棕榈酸金属盐,可用作乳液聚合时的乳化剂。[3]
软脂酸的钠盐或钾盐可作乳液聚合时的乳化剂,软脂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,其铝盐和锌盐等用于润滑剂、涂料、油墨和增塑剂中。工业上软脂酸由牛油、猪油、棕榈油等动植物油脂经皂化、中和制得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软脂酸的衍生物曾被用作制造为凝固汽油弹。软脂酸与硬脂酸按照45%比55%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结晶的硬脂酸产品,可以运用到化妆品行业中去。
置于干燥阴凉处。